首 页 > 宿州市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
号: 003187229/201807-14166 信息分类: 工作推进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发文日期: 2018-07-12
发布机构: 宿州市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8-07-12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州市2018年政务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号: 宿政办明电〔2018〕57号 词: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州市2018年政务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7-12   保护视力色: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安徽省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和“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推广活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务办〔2018〕1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宿州市2018年政务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9日



宿州市2018年政务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

时间进度

、完善“一站式”实体大厅;做优政务服务“一个门”;开展“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改革试点

1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四级服务中心体系(以下简称实体大厅)。规范实体大厅名称标识、部门进驻、事项办理、管理监督等,加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网通办”“一门办理”“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的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与拓展基层政务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渠道开展咨询、互动,为群众提供查询、缴费等便民服务。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2

提升实体大厅服务能力。加强软硬件设施配备的智能化终端建设,优化力量配置,做好人员、设施、经费保障,免费提供复印、照相、邮寄等便民服务。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3

推进本级依申请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大厅规范办理,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要全部纳入实体大厅,2018年底前,市县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比例不低于80%,5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做到让群众和企业能够“进一道门,办所有事”。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有关部门

持续推进

4

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行政审批运行新机制,推广“审监分离”改革,有效厘清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之间的边界,不断提高窗口办事能力和服务效能,推行窗口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各县、区政府,市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有关部门

持续推进

、完善“一站式”实体大厅;做优政务服务“一个门”;开展“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改革试点

5

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单位进驻、事项办理、流程优化、网上运行的监督管理,推进政务服务阳光规范运行。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推行涉及多部门关联事项“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不断优化调整窗口设置。结合群众办事需求灵活设立综合窗口,避免不同服务窗口“冷热不均”现象。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6

加强实体大厅建设管理,加快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智能化设备手段,全面提升大厅的总体服务水平,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大厅现场管理工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统筹服务资源,统一办事标准,完善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充分发挥实体大厅的基础和兜底作用,实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大厅办事服务信息同源管理,确保相关信息准确一致。实体大厅工作人员负责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办理,做到无缝衔接、合一通办,线上线下功能互补,为群众办事提供多种选择。


各县、区政府,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8月31日前,基本完成全市、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智能化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改造与大厅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合一通办。

二、做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好全市“一张网”

7

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库,实现不同层级相同的政务服务事项,其事项名称、事项类型、法律依据、基本编码等要素完全统一,同一层级的相同事项,在不同地区办事指南标准相对统一。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动态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施清单。

各县、区政府,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

2018年8月31日前,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8

列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事项,应当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反馈。

各县、区政府,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

持续推进

9

推进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并向基层延伸,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完善市、县两级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功能,并向基层延伸,推进跨区域、跨层级协同办理。

各县、区政府,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9月30日前,基本完成各部门、各县区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与市平台对接,推进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

二、做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好全市“一张网”

10

加快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网站和市政府网站、省政府网站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成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着力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推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协同。加快建成电子证照管理系统,汇总形成全省电子证照目录,建设电子证照共享门户和电子证照库,各地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对接联通,推行统一身份认证和电子证照,逐步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共用、证明材料后台核验。

各县、区政府,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

2018年8月31日前,汇总形成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平台业务信息共享应用,实现跨部门证照调用、验证。

11

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扩大网上办事范围,建立网上审批负面清单制度,使更多事项实现在线咨询、在线填报、在线审查、在线办理。涉及市场准入要求办理的事项,要推行全程网上申报、受理和办理。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实现办事材料目录化、精准化、电子化。提升网上服务供给能力,科学合理设置服务分类,完善平台搜索、咨询、预约、查询、办理、网上支付等功能。

各县、区政府,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改委、市编办

12月31日前,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2018年12月31日前,建立网上审批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的事项办事“零跑腿”。

二、做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好全市“一张网”

12

建立完善网民留言、咨询的受理、转办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答复,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及时梳理汇总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问题和诉求,通过政务服务“一张网”,第一时间分解到有关单位,明确反馈时限,提出有关要求,形成任务交办单。责任单位要对账销号,在规定时限内将办理结果反馈给诉求方,并抄送交办单位和同级政务服务中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定期调度、专项督察等,跟踪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确保企业和群众满意。

各县、区政府,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

2018年底前,完善企业和群众咨询、感知、投诉、评价收集机制,健全统一归集、分办交办、及时改进、评价反馈用户需求办理机制。

三、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基本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13

及时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加强对调整事项的督促检查、跟踪问效。

市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14

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积极拓展联合审批范围,围绕企业登记、投资项目、不动产登记等业务,以群众办一件事为主线,打破部门界限,推行综合受理、部门联动、集成服务。推动放宽市场准入,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并向社会全面公开办理流程、审批时限等信息。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工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局等市政府关部门按职责分工

2018年6月30日前,建立联合办理机制,构建并联审批系统。

2018年9月30日前,以群众办“一件事”为标准,梳理关联政务服务业务流程和逻辑,提供集成服务。

2018年12月31日前,实行企业设立、投资项目、不动产登记等联合办理,实现“综合受理、统一出件”。

三、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基本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15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除办事指南明确的条件外,不得自行增加办事要求,不得存在模糊不清的表述,不得出现“其他材料”等兜底性表述,避免群众办事手续繁、多跑路。办事条件发生变化,应在1个工作日内公开变更后的相关信息。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府有关部门

持续推进

16

开展办事服务信息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公开的办事服务信息是否准确规范、与实际工作是否一致等,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市政务服务中心

2018年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并持续推进

17

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清理并公开群众和企业办事需要提供的各类证照、证明材料,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予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

各县、区政府,市编办、政府有关部门

2018年9月30日前,完成群众和企业办事各类证明清理,精简办事材料。

18

加强对必要证明的互认共享,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对能够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提取、核验、确认的证明材料,不得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确需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

持续推进

三、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基本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19

制定取消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清单,明确取消后的办理方式。

各县、区政府,市编办、市政府有关部门

2018年9月30日前,完成群众和企业办事各类证明清理,精简办事材料。

20

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由电脑审批代替人工审批,实行审批自动受理、智能审查、自动出具结果,逐步做到审批“不见面”,办事零跑腿。借助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实时沟通、平等交互、流程可视的全程互动式政务服务。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有关部门

持续推进


21

充分利用安徽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窗口电话、“12345”热线电话、微博、微信公众号、微门户等多种渠道,做好办事咨询辅导,加强与办事群众互动交流和前期辅导,引导群众精准申报。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有关部门

持续推进

22

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开展预约、查询、材料和证照寄送、在线支付等服务;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及时推送预审结果,对需要补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2018年10月底前全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在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各级政府要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

2018年10月底全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在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

23

加强业务互通,信息共享,推进集中统一审批,在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市级以上开发园区、产业集聚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制度。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四、加强工作保障

24

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政务服务工作对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强化“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狠抓落实。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持续推进

25

加大财政支持,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各县、区政府,市财政局

持续推进

26

建立完善实体大厅激励约束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管理,严肃纪律作风,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在窗口全面开展“亲切服务”活动,倡导“亲切服务”理念,将“亲切服务”贯穿窗口工作始终,打造我市政务服务品牌。在服务窗口开展岗位大练兵,组织参加全省政务服务系统第二届“最佳服务窗口、最美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塑造亲切、温馨、和谐的窗口形象,擦亮政府窗口、提升服务形象。

各县、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四、加强工作保障

27

要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宣传工作,针对政务服务发展中的重点、热点、亮点工作,主动策划,精心组织,在主流新闻媒体积极发声。加快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利用省内外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政务服务队伍整体水平。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办公室

持续推进

28

强化考核问责机制,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部门综合考核,政务服务单列分值。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开展集中督查活动,加大工作督促指导力度,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办公室

持续推进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监委,

市法院,市检察院,军分区。

会员中心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客户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