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8945203/201807-94246 | 信息分类: | 计划总结 |
---|---|---|---|
内容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发文日期: | 2018-07-11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供销社 | 生成日期: | 2018-07-11 |
生效时间: | 废止时间: | ||
名称: | 2018年上半年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完成情况汇报 | ||
文号: | 关键词: |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社部署要求,结合《2018年市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要点》,市供销社认真抓好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推进情况
供销社综合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正在加快推进。
(一)运行体制不断完善,“三会”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市供销社自去年底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以来,组织机构运行良好,理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较好履行了应有职责。理事会作为本级社有资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资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行使出资人代表职责;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依据“章程”,履行监督职责,并根据理事会授权,建立社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县区供销社“三会”制度建设步伐加快。灵璧县社理事会、监事会人选已拟定,召开代表大会前期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埇桥区社组织机构和内设机构设置方案已经区深改委审议通过,萧县、泗县、砀山县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人选正在酝酿中,代表大会也在积极筹备。
(二)做响供销特色品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各地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大力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应。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达24个。今年“三夏”期间,我市各级供销社采取多种举措,全力奋战“三夏”。全系统共调备播种机、收割机等800余台(套),储备各种化肥16.7万吨、农药 830 余吨;成立100多个农资下乡服务队,组成农资配送车辆80多台,半小时农资送货到户。另外,根据夏收天气,加大对晾晒场地、仓储库容、烘干设备等精准安排。全系统提供库容8万多吨、日烘干1000吨小麦的服务能力。各为农服务中心积极与收储企业对接,粮食由村级综合服务社直接输送给加工企业,避免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卖粮难、卖价低的问题。
(三)供销社基础不断夯实,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市供销社以抢抓机遇和创新模式为理念,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创办一批为农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供销社及村级综合服务社,再建组织新体系,合作社发展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全市新建和改造基层社总数达到161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近300家。
市社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变”)的有利机遇,按照强化合作、利益联结、多方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推进“供销社+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1+4”)村社共建型村级供销社建设。各县级联社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全面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比较典型的有: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型。在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墉桥区在区级层面组建兴农供销服务集团公司,由区国资委、区农投、区供销社共同出资发起设立,供销社占股40%。由集团公司控股,在村级成立兴农供销服务子公司(简称村供销社),吸纳村集体 “三变”资金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共同入股。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以管资产运营为主,党建工作由村级党支部管理,村级供销社的日常运营按照公司法执行并接受村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目前,墉桥区已在74个村成立了村级兴农服务公司(村级供销社),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经营模式不断拓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市供销社以牵牛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打造市级电商平台,以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农资供应为主要内容。同时,依托美丽乡村和贫困村的综合服务社以及为农服务中心的经营网点扩大经营领域,农村电商网点乡镇村的覆盖面大幅度扩大。目前,仅在灵璧县就建立了40多家经营网点。砀山县供销社于农仁街联合注册了农仁街砀山电商有限公司,利用电商平台直接与家乐福、联华超市及浙江三江购物中心对接,1-5月份销售酥梨1800吨,据统计全县系统通过电商销售水果等农产品,销售突破一个亿。
(五)资金互助试点推进,“三位一体”经营服务新格局初见雏形。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我市供销社大胆尝试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宿州市供销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的实施办法,并已通过政府合法性审查。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通过萧县和泗县供销社先行开展试点情况来看,资金互助社严格遵循农村合作金融“小额、短期、分散”的原则,资金互助不良借款始终控制在1%以内,目前运营情况良好,为下一步在全市铺开该项业务起到了示范作用。萧县立亭农产品供销专业合作社“户联商城”项目已完工,项目占地30余亩,集合作金融服务中心、购物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一体,全方位呈现供销社“三位一体”的服务理念,为全市供销社树立创新发展的标杆。
(六)担当意识不断增强,助力脱贫攻坚作用更好的发挥。全市供销社始终把服务“三农”职责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依托自身优势,加强联合合作,在扶贫工作中展现了新作为。一是通过为农服务助力脱贫。在土地托管中,低价或免费为贫困户供应农资,提供服务,帮贫困户减少投入,提高产出。二是通过商贸流通助力脱贫。利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开展扶贫工作,全市供销系统利用超市和加盟店提供贫困就业人员1200余人。三是通过股份合作助力脱贫。与村级组织联合成立股份企业,通过经营所得为贫困村集体增加收入。四是通过合作社带动助力脱贫。合作社通过带动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实现增收。五是通过小额信贷助力脱贫。供销社企业与合作社,与多家银行协调联系,为贫困户担保贷款,用于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确保贫困户享受固定收益。供销社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受到广大贫困户的高度称赞。
(七)资产管理力度加大,社属企业维稳和发展势头向好。今年以来,因政府棚改项目拆迁和土地资产处置的两家企业,职工诉求期望值过高,数十次到市社群体上访。市社党组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多次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协调拆迁安置部门,为企业争取应得利益,为一揽子解决所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奠定了基础。市供销社综合楼开发项目预计今年底交付使用,市社将有新的办公场所,和经营门面。宿马为农服务中心正在办理土地使用证,向总社争取农发项目,随着工作的推进,实力也交进一步壮大。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滞后。如县区社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机构改革,因涉及干部政策和批准权限等问题,推进较为迟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改革工作推进。二是干部队伍结构极不合理。市县级联合社机关目前普遍存在的人才缺乏、人员老化问题,使综合改革和各项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涉农资金向供销社系统倾向不够,为农服务基础设施较薄弱,改造和建设速度相对迟缓。四是社有企业的实力不强,难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竞争,基层社活力不足,有为数不少的基层社无法正常开展业务经营;供销社为农服务方面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与农民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土地托管推进速度不快,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部分农民对土地托管服务还存在疑虑和观望。
下一步我市供销社的综合改革,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准定位,不断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我市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宿州发挥供销社独特的优势。
一是加大对县区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指导力度。重点支持灵璧县供销社改革试点先行一步,年内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机构设置。同时加强对其他非试点县区社改革指导,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力争今年完成组织机构改革任务。
二是继续推进为农服务中心、村级供销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加大要素支持力度,在用地指标、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扩大土地托管规模,提高托管效益。
三是积极探索具有合作经济组织特点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方面积极争取编委会和人社部门,通过公务员招考或麟选办法,配足配齐编制内人员;一方面利用本级资产管理总公司,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办法,选择政治素质强、专业知识精的年青人参与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
四是加强对各县区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督查。重点督查“三社一会”落实情况,为农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进度,合作金融和电子商务推进情况,督查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于行动迟缓、工作滞后的县区进行调度,并给予通报。
五、切实做好以及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其他工作。发挥供销社优势做好扶贫工作;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好党员领导干部“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对接社区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包保工作。